各位同学: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市部分高校相继发生多起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推销、招生等形式诈骗的案件,使一些学生和家长蒙受较大经济损失;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假借某些知名企业在互联网上以招聘为名,设局将其骗入传销组织。针对此情况,现将不法分子施骗的有关手段、案例、特征及注意事项通报大家,请提高防骗意识,减少类似案件的发生。
一、诈骗案例
1、中奖信息提示。我市某高校学生在使用QQ聊天工具时被提示中奖,该生按屏幕下方弹出的联系方式与其联络之后,应要求前后向对方账户提前汇入获奖金额的税款一万余元。
2、求职招聘信息。近期在互联网上出现名为“上海锦绣出版社”和“太平洋官方网站”两家虚构企业的招聘信息。分别以招收打字员要求汇报名费和税款诈骗钱财,以及加入企业产品直销为由进行诱骗的传销组织。其中两起案件骗取我市高校应届毕业生几万元。
3、推销知名产品。不法分子窜入高校学生宿舍,以推销假冒知名品牌的洗发水和笔芯的形式,骗取代理产品的钱款。此类不法分子以外地人员为主,行骗过程中均会出示假冒的企业证明、代理协议等,已在我校南校区骗取学生钱款几千余元。
二、防诈骗、防传销的常识
(一)、防“手机短讯”诈骗
手机普及率如此之高的今天,几乎每个使用手机的人都会碰到以下列举的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手法一:“分开这么久,你还好吗?我还是老样子,很挂念你,为你点了一首XX歌曲,祝福你,打9XXXX听吧。”这种内容的短信会让你错以为是哪位前女友或者前男友,当你回电话听歌后,会造成高额话费。
手法二:打入电话只响了一声就马上挂断,而且这种电话通常在深夜或者凌晨打来,当你按照号码回拨后,听到的是一段电话录音:“欢迎致电香港六*彩……香港中心为广大彩民爱好者提供信息,透露密码。联系电话1395983XXXX。”这是以非法“六*彩”招揽客人,而回拨电话既可能损失话费又容易上当受骗。
手法三:“XX,我现在在外地出差,手机快没钱了,麻烦帮我买张充值卡,再用短信告知卡号和密码。”这种短信看似是熟人或朋友发来,其实你的熟人或者朋友的手机可能已经被盗了,持机人用盗得的手机发短信给手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骗取对方话费。
手法四:“您好,移动通信公司现在将对您的手机进行线路检测,请您暂时关闭手机3个小时。”可能你因为某种原因泄露了家庭电话号码,行骗者可能在你关机的时候以“要求汇款”等事由向你的家人和朋友实施诈骗。
手法五:“我是XX公司的工程师,现在将对您的手机进行检查,为配合检查,请按#90或90#。”如果你按指示进行操作,SIM卡卡号就可能被骗取,行骗者就可以利用该卡肆无忌惮地打电话。
手法六:收到开头为0941或0951的未接来电,一回拨即收费500元。这是典型的利用0941、0951加值型的付费电话。
手法七:“您刚持××银行信用卡在××百货消费3980元成功,如有疑问致电020-355XXXXX,或向××银行发卡中心查询。”“您在XX银行的消费卡再次消费了,如有疑问可咨询电话35525XXX。”收到短信的人打电话过去,对方会称系统出错,让客户提供准确的银行卡号、输入密码进行查询或确认,以盗取银行卡信息进行诈骗转账。
(二)、防ATM机诈骗
安全用卡十项要领
1.在人群拥挤的取款机上取钱或POS机上拉卡消费时,要用手或身体挡住他人视线,谨防他人偷窥密码。
2.在机上操作时,对于过于靠近机器的人,可礼貌地提醒他站在一米线外。
3.在ATM机上操作之前,请留意机身是否异常及周围是否有可疑附加物,如卡口附加物、张贴的可疑告示、微型摄像头等。一旦发现,请马上不动声色地用手机拨打110或显示屏风告知的垂询电话。
4.切勿采用生日、电话号码、手机号码、家庭门牌号码及单一的容易被他人破译的数字作密码。
5.身份证与磁卡应分开放置,以防同时丢失后给他人盗取提供方便。一旦丢失,请马上同发卡银行联系。
6.要善于区分正常吞卡或人为吞卡,如果卡被吞吃,不要立即走开,应耐心检查一下机器,判定确实吞卡后,再及时与银行联系处理;如果发现人为迹象,请立即报警。
7.不要轻信张贴在机器上的手写或打印的纸张“告示”。不管与谁联系(包括银行),都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磁卡密码。切记:密码只能自己知道!
8.无论在ATM机或POS机上操作,完毕后千万不要忘了将磁卡收回,同时切莫随手丢弃交易流水单。
9.若机器提示取款成功或有交易流水单打出或听到机器已有点声,但没有现金吐出时,若有同伴,可留守一人,另一人向银行求助;若旁边就有银行,可向银行保安求援;若“分身乏术”,也可利用手机等向警方求援。同时仔细观察吐钞口有无异常情,机器周边有无异常人员。
10.要养成定期对帐的良好习惯,一旦发现不符,应及时与银行联系。
(三)、防网络诈骗
随着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在中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在虚拟世界结交网友,以得到在现实世界中所无法得到的满足。随着聊天的深入,网友单方或双方提出会面要求。然而,不法分子通常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甚至在网友约会时,设下各种陷阱,进行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假借某些知名企业在互联网上以招聘为名,设局将其骗入传销组织。
(四)、防传销
1.传销的非法性质
国务院在2005年11月1日颁布的《禁止传销条例》第二条规定:“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2.传销的欺诈本质
无论是打着“加盟连锁”、“消费联盟”、“滚动促销”、“共销”、“框架营销”、“互动营销”等旗号,还是炒作“金字塔式销售”、“锁链式销售”、“滚雪球销售”等新的概念,传销的本质都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通过“拉人头”的方式,欺骗被发展的“下线”“交入会费”,而很多传销人员也从受骗者到积极发展“下线”去欺骗他人,形成了恶性发展的“金字塔”传销网络。近几年,发展大学生“下线”成为传销组织的主攻方向,目前,大学生被骗卷入传销活动呈现人数多、分布广、学历高、时段集中(毕业前)的特点。
3.传销的严重危害
传销违法犯罪“经济邪教”的本质日益凸现,既威胁了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稳定,更是对大学生本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一是影响了大学生健康成才,受到洗脑的大学生会为了追求个人最大利益而不择手段、极端自私,甚至是坑害亲人;二是影响了高校的稳定,陷入传销的大学生全部是隐瞒学校私自参与的,给高校的稳定造成了潜在的严重危害;三是特别是针对毕业生的传销活动危害更为严重,以“介绍工作”或“招聘”的名义,将毕业生骗往异地,采取利诱甚至威逼、暴力等手段,对参与人员进行人身控制和精神控制,这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将是极大的危害。
(1)商业界有一规矩,那就是一切关系的建立都要签订合同。合同是保证双方平等互利的必要工具。特别是公司与个人发生劳资关系,中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是一定要签订合同的,正规公司都会主动与你签订合同的。如果对方丝毫不谈合同,甚至拒绝签订合同,那他一定不地道,离他远点。
(2)不要感情用事。传销公司一般是熟人找熟人。有句话,叫朋友不言商。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不要因朋友感情害了自己。有的人,只要朋友邀请,就什么都不问,不明不白的跟着干,结果是陷入迷局,不能自拔。
(3)审查资质。参加一家公司也好,接受一家公司的推销也好,首先,应了解一家公司的资质和信用。平常我们去百货公司或超市购物,我们也许不用这么劳心,因为,这些都有超帮我们做好了,他们的进货渠道一般是经过认真筛选的,而且,他们还要接受有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督。但当我们自已独立接受一家公司时,你就必须靠自己来了解他的资质。一般可以结合以下方式来证实:从其营业地的工商部门查询;要求对方出示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要求对方出示开户许可证书;要求对方出示税务登记证书和代理授权书。
(4)大学生要立足个人实际,诚信做人,诚实劳动,勤劳致富,戒除急功近利、投机暴富的心态。如果有人向你游说无条件提供高薪工作应保持高度警觉,以免上当受骗。
(5)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相互提醒,相互关心,携手抵制传销。一旦发现周围同学误入歧途,应想方设法劝导,使其尽快解脱。一旦发现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迹象和嫌疑,应立即向学校或当地公安、工商部门举报,防止其继续危害社会。
(6)提高法律意识,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如果大学生不慎陷入传销陷阱,首先必须学会在第一时间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自己不受伤害。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学生处
共青团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