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余所独立学院的近200名代表汇聚杭州,为今年即将毕业的独立学院应届生及100多万在校生,共商其前途和就业问题。 据统计,截至2006年12月,全国共有318所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对缓解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不足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相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生,独立学院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复杂性。如:毕业生存在就业主动性差和就业期望值较高的求职心理误区,专业和生源地的过于集中加剧了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等等。因此,各个独立学院都在想方设法,打出自己的就业特色牌。
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适应环境快,家庭经济情况较好,加上有政策扶持,更适合自主创业。杭州某独立学院 从办学初,就意识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办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因此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育人目标,为学生走上岗位提供了很多锤炼的机会。
针对毕业生就业的恐慌心里状态,有独立学院开通“全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卫星专网”。这是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组织,依托中国航天强大的技术优势,借助现代卫星通信传播手段而建立的覆盖全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卫星专用网络。毕业生能通过该网及时观看百余场全国最知名专家的就业指导讲座,并参与了相应的培训,从而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就业现状的角色。
针对毕业生忙于在校外奔波求职,校内发布的招聘信息无法及时了解的情况,某独立学院甚至利用校园网络,向毕业生群发就业信息,以节省学生查阅信息的时间。同时,还通过校园网制作视频简历或视频招聘的方法,让用人单位在校园网上直接看到毕业生的视频简历,与毕业生进行现场视频交流。学生可不用再东奔西跑地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了。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独立学院学生因所交学费高,就业回报期望值也过高,许多人存在着“等、靠、要”现象。有独立学院经调研指出学生在择业时还应该更多地站在用人单位、学校和社会的角度去考虑。毕业生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降低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学校还需积极组织各系开展毕业生就业调研及毕业生基本信息登记工作,积极向企业“对口推荐”。
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独立学院毕业生,已出现“零薪酬”应聘等现象,如保险、证券、IT、旅游等行业的就职人员,没有底薪,即“零起薪”。为此,有独立学院大胆实施“民营突破战略”,把工作思路由“政府安排解决就业”转到“鼓励激发民间创业”上来,由政府统一发放“饭碗”转向大学生自己创造“饭碗”。通过为大学生就业者安排经营场地、提供工商便利、减免行政性收费和税收等,降低创业成本。同时,通过建立贷款担保基金,为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推动创业者不断做强做大。
在日前召开的独立学院交流会上,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代表建议在独立学院的就业工作中,要尽快建立就业状况预警机制,通过横向和纵向分析统计,及时对学院整体就业情况和各专业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就业率低的相关专业及时发出预警。
张文萍摘编自《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