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独立学院毕业生高达百万
三本生,因为就读独立学院而在本科生中变得有些特殊。对他们,人们有着一些“偏见”:他们成绩不如一本、二本学生,而且大部分人的家庭条件不错,娇生惯养,一定不能吃苦……这种“偏见”在他们找工作时最为明显。怎样办学才能改善独立学院毕业生们的就业问题?近日在杭州举行的“2007全国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省的200多所独立学院负责人汇聚一堂,首次就学生的就业问题展开了研讨。
每年独立学院毕业生超百万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300多所独立学院,承担了30%以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就是说,到了2007年,全国毕业生达到480万,其中独立学院毕业生就高达100多万。
据教育部统计,大学生待业人数年年增长,同时,社会劳动力供大于求,缺口超过1400万,比上年增加100多万人,而且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这种背景下就业工作更加艰巨。
给就业不好的专业发警告
虽然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工作难度比较大,但各个学校都想出了一些“奇招”。
办法一:构建就业状况预警机制
有独立学院提出“能不能在独立学院的就业工作中,建立就业状况预警机制,通过横向和纵向分析统计,及时对学院整体就业情况和各专业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就业率低的相关专业发出预警?”
如果知道这个专业就业率不高,就早点告诉学生,或者在招生的时候就减少招生人数,这不是很好吗?不少人对这种预警机制表示赞成,希望能利用全国独立学院协会的资源,统一建起这个机制。
顾虑:办法虽然好,但也有学校认为真正建起预警机制比较困难,其准确性更难把握。一位独立学院学工部部长告诉记者,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的招生数都已与当年的就业形势挂起了钩,例如能百分之百就业的专业就适当扩招,就业形势严峻的就缩编。“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很难非常准确地预测该专业的就业形势在4年后会‘冷’还是会‘热’。”
办法二:学校尝试就业代理机制
一项“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的大学生占45.47%,成为困扰毕业生求职中的首要因素。
为了尽量多地给学生创造接触职场的机会,四川某学院尝试了一种全新的就业代理机制,已成功地将部分学生送至国内知名企业和新加坡、美国等地进行实习或就业。据该学校学生处负责人介绍,他们是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特点想到的这个机制。
顾虑:学校出面联系社会单位,可以给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学生来说当然是件好事。但很多学校想效法却遇到了难处,一来,出国需要一定的外语基础,对普通综合性高校而言,学生的外语水平有待提高;二来,现在很多外企更加愿意和比较好的普通高校合作,独立学院常常不被重视,很难谈下比较好的合作计划。
(张文萍摘编自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