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专业核心课程则是课程体系的关键和基础,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主导作用。记者了解到,截止本学期末,学院已累计建设核心课程220门,验收门数达110门,在各系的课程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应用技术型:设置核心课程的风向标
2015年5月,学院下发的《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大力倡导建立科学、合理、重点突出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保证学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面对这一体系,学院着重把握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应用技术型有关的教学内容,二是如何把应用技术型知识落到实处。各系在设置核心课程时候,从课程设置、教师选聘、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优化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层层考量,以保证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能够落地生根。
核心课程:落实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学院在开设的核心课程中,始终在两方面尝试更多的改变与精进。一方面是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尝试多样。核心课程课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借助多媒体技术、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资源和手段的整合,不断尝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现场感受,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在课堂教学内容上寻求优化。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而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在学院各系开展的核心课程建设中,精选教材内容俨然成为了授课老师瞩目的一个话题。
多源汇流:形成核心课程的新活力
实践基地是核心课程实施的最佳辅助场所。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心课程建设中,学生是课程参与的主体。如何利用学院实践基地,提供最佳的场所与环境,让学院的每一个基地都能为学生的应用技术素养提升而服务,这是核心课程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学院在一些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上作了尝试。要求授课老师创造学生与社会“亲密”的机会,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让象牙塔里的学生更懂“观察”,更会“阅读”,更重“实践”,我们希望充分利用实践基地,让其成为核心课程实施的最佳辅助场所。
外聘教师是核心课程建设的智慧锦囊。在核心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外聘教师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院核心课程的负责人有很多老师来自母体大学,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作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负责人,为教师、学生以及课程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外聘教师用专业领域中丰富的专业知识、精妙的教学手段弥补了学校部分教师专业技能的不足,同时,带动学院专职教师在专业知识上不断进取,在团队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供稿 教务处 编辑 刘昊)